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高雄世運開幕典禮(on drums)- We are the Champions

海利、信、羅素華生、黃小琥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cajon 木箱鼓 網路教學 第八課 「自由」







學生時代要考試之前,老師會說這次的範圍是考哪裡到哪裡,
只要好好念範圍之內的內容就會得到好成績!!
但是拿到好成績就因此滿足,真正的內容真的有了解嗎??
為什麼答案會是這樣的,其實有時候內容可能是沒有意義的。

很快的速度或者很複雜的過門,只要記起來,
然後加上練習,誰都可以打的很好。

但是,會打了之後,有沒有想過這個過門的內容,
只顧著打的速度,無視聲音的平衡、聲音range的存在的話,
就會變成很無聊,所以至少知道一點點基礎的知識,
練習也是當中必要的課題。

在這裡介紹的,我的解釋與回答,
為什麼會是這樣,為什麼是這樣打,一切都是自由!!
音樂是快樂的!不用運動比賽!!
彈奏樂器這件事,一定有只你個人可以表現的方式,
每一個人都是很厲害的音樂人。當然每一個人都是第一名。

在這裡要告一個段落的第八課,請試著練習看看。
譜上面寫的只是當做參考。
看不懂的人可以從前面幾課開始複習看看。

(譜面A)



(影音A)


(譜面B)



(影音B)


音樂是自由的!有任何的可能性對吧??
目前為止cajon的網路教學就跟大家介紹到這裡.
對於cajon有興趣的朋友,有任何問題都歡迎寫信,留言, 或直接來找我OK..








接下來的網路教學想跟大家介紹一些其他的民族樂器!!敬請期待~~

cajon 木箱鼓 網路教學 第七課 「快速的節奏與銅鈸的處理」

第七課 快速的節奏與銅鈸的處理
(譜一)




‧ground beat的節奏, (譜一)&(影音A) 試著用cajon來打打看
右手與左手的交錯組合在習慣之前用慢節奏漸漸的來練習,
如果可以打出重音與弱音的差別,就會產生很棒的節奏組合,
所以練習的時候要注意喔!!
(影音A)



‧打快節奏時,銅鈸的處理
在節奏的開頭或在過門之後打銅鈸的時候,是會使用到兩隻手。
例如: 右手=Bass 左手=銅鈸


接下來請看(譜二)



照A的譜這樣, Fill-In的第四拍的地方「搭卡搭卡」RLRL這樣去打的話
最後的箭頭的聲音會落在左手打的地方。
在下一小節開始打的同時,要打銅鈸的話左手會來不及。
BD用腳踩也是很多鼓手學習上會遇到瓶頸。

所以,像B的譜這樣
最後一個音把它省掉之後,下一個小節開始時兩隻手可以打銅鈸與Bass。
為了之後可以順著打,如何能把最後一個音保留著,也是很重要的。
(還有一個技巧是Paradiddle RLRR的打法,比較適合中級以上的學習者,
要習慣這樣的打法需要一些時間練習,在這裡就簡單的介紹一下而已。)

想要打「搭卡搭卡」的打法的話,請看下面的譜
搭卡搭的「卡」打下去之後,下一小節的左手雖然來不及,
但是可以用右手可以打銅鈸。
Bass音被抽掉了,就像爵士鼓裡BD被抽掉之後形成的致命傷,
Bass音在cajon裡不具有像爵士鼓那樣的支配能力。
所以說Bass音去掉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我自己也是也時候會省掉一些Bass音來打銅鈸。

(影音B)

(影音B)是照著譜的順序去打的,從譜「A」→「A'」Paradiddle (RLRR的打法)開始之後是「B」→「C」

實驗性的使用銅鈸但是經常發生一些錯誤.有時候還會流血(泣)
打到可以自然流暢為止,除了練習還是練習喔!!

OK下一次第八課。要來講講幾個過門的總編輯,敬請期待!!

cajon 木箱鼓 網路教學 第六課 「實踐篇」

第六課「實踐篇」
(影音A)

好~~~這次要來介紹幾個流行音樂的類型讓大家打打看.
首先,一邊重複唱著1234
然後隨著1234敲打看看
這個是四分音符…請記起來喔!!

在唱1234的中間 打八下的話,就是稱為八分音符
在唱1234的中間 打十六下的話,就是稱為十六分音符

這樣是不是很容易了解呢~~~
這是現代的教法(笑)

這樣的事情先不理他,先來打打看比較重要.
打到途中,發現怎麼都不會進步時,
再來從基礎充分的理解學習,這樣應該就可以衝破困境.
首先還是老話一句,要先享受音樂,
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來做喔!!


看到影音畫面,先來試著打打看吧!!
(影音A)是照著4分.8分.16分的順序去打的.
作成樂譜是這樣的感覺
R=右手 L=左手
上面的音符就當作是小鼓的聲音去理解
下面的音符就當作是大鼓的聲音去理解
(很多人覺得從右手進拍會比較容易打,絕對不是這樣的,試試看從左手進拍打打嘿!!)


[四拍]

R L R L →


[八拍]

R L R L →


[十六拍]

R L R L →


打到十六拍的十六分音符中間,開始感覺到無聊的時候,
左手的BASSDRUM也加進來試試看囉!!!(影音B)

(影音B)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


紅色的地方是左手打BASS!!這裡是重點,請注意!!

照這樣的感覺,在爵士鼓中的來補足
8.分音符、16分音符之間的ghost note (細小的聲音)
可做出與HIHAT同樣功能的組合節奏.
在爵士鼓當中, ghost note經常被使用在隱藏其中的要角.
但是在打CAJON的時候,是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要區別大聲與小聲的同時,需要花一些時間去練習.
下一次,要教一些快速節奏的挑戰課程,敬請期待.


毎天~毎天~練習練習~~~~!!

cajon 木箱鼓 網路教學 第五課 「cajon的基本打法(三)」

<Open Tone的打法>
(影音A)


(照片A)(照片B)

(照片A)是Open Tone的cajon打面的位置,用手掌幾乎一半的位置打在(照片B)的位置
用自然手臂往下的力量打的時候只有用到手指的部份.
打下cajon的瞬間要將手的力氣完全放掉.
(照片C)


真的要完全放鬆的去打
如果你用過多的力氣去打,手會停留在cajon上面(照片C)這樣的聲音就是像被堵住一樣,
就不是Open Tone的聲音了喔!!力を抜くこと!(影音A)



<Slap/High tone(小鼓)的打法>
(影音B)
在於cajon而言像high-tone這樣的聲音就是類似小鼓

(照片D)
(照片E)


像(照片D)是用手指的第二關節的前面來打,打的位置就是(照片E)比較上面的位置
high-tone的聲音,打下去的瞬間與之前提到的open-tone是不一樣的
手指是像貼在cajon的打面上的樣子
然後打下去的瞬間有輕鬆的感覺是很重要的
前回,在第二課事前準備有提到
調整響線,要好好調出自己喜歡的聲音喔(影音B)




<EDGE HI TONE的打法>
(照片F)

在打面角落上方的打法(照片F)雖然比通常的Slap音還要小聲,但是打下去「趴七!!」
可以發出高且尖銳的聲音
打法與剛剛介紹的high-tone是一樣的
音色是變化多端的,如果你有習慣使用的話是非常有幫助的
想要打小聲的音量的時候這種打法是非常寶貴的



<實際LIVE的時候,我常用的個人打法之四>
SIDE(側面)的打法
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並不是打打面的正面而是打側面
其實他就是木頭本身的聲音(笑)
ballade系列被當作的back beat使用,或者在bossa nova當中被使用
要領就是像爵士鼓當中的「closed rimshot」(影音C)


(影音C)

當中的腳色是由Side來擔任
只是,如果無法打的好,高音出不來的話出來的聲音會非常難聽.
但是,很多cajon的高手們他們打side都打的非常好,所以還有很多研究的空間

這樣的各種組合去打打看,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聲響對吧???
以上就是這次基本打法的介紹,
下回開始要進入詳細的個人表演時活用的各式打法囉!!

P.S ここのところ教室OPENでばたばたと忙しいので、第六課は気長にお待ちください!!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cajon 木箱鼓 網路教學 第四課 「cajon的基本打法(二)」



(影音A)


(照片A) (照片B)

<Open Tone的打法>
照片A是Open Tone的cajon打面的位置,
用手掌幾乎一半的位置打在照片B的位置
用自然手臂往下的力量打的時候只有用到手指的部份.
打下cajon的瞬間要將手的力氣完全放掉.
真的要完全放鬆的去打
如果你用過多的力氣去打,手會停留在cajon上面,
這樣的聲音就是像被堵住一樣,就不是Open Tone的聲音了喔!!(影音A)


(實際LIVE的時候,我常用的個人打法之三)(影音B)
roll打法
首先第一下是拇指與小指往下打,之後的順序是無名指,中指,食指
將手的力氣完全放鬆,直接用手往下自然的力氣去打的感覺
這個動作是左手與右手互相交替的打法所以叫做roll打法

映像見ても難しいって思うかも?これはやっぱりみなさん個人で色々研究してみてね~!

cajon 木箱鼓 網路教學 第三課 「cajon的基本打法(一)」

(照片A)

首先就是把雙腳跨在cajon上面
由於演奏時,打面在跨下的關係
第一次看到人家演奏cajon的時候「這是啥東東~~奇怪ㄋㄟ~~」超ビミョ~~~!!
你們不覺得嗎?說實話我這樣想過喔!!
難道就不能用其他姿勢打嗎??!!
鼓手的話都是要看的打面打鼓比較多~~

要領就是不要使用太勉強的姿勢,大家要找找自己可以長時間演奏,
並且怎麼坐不會讓背與腰負擔很大,這樣才能開始練習喔!!

隨著狀況而定,有時候演奏時,cajon的前側可以稍微往前翹一點。
往前翹一點的話,打面的位置會靠自己比較近,會比較好打,
自己也可以不用彎腰況且也可讓觀眾也看的清楚,
還有人說這樣打音色會不同。
但是最近, cajon的底部加軟墊的音色是沒有太大改變的。

<像大鼓般低音的打法>
幾乎所有的cajon像大鼓的低音都是打在
打面的「正中間」或「正中間的附近」
就算是同一間工廠同一個型號的cajon
打起來還是會有多少的差異。

所以在選購cajon的時候,
我覺得選擇正中間拍打時有低音效果的會比較好

低音太過的話消音EQ要壓制的話是可以的,
不夠的低音要補足的話就很難

可以用EQ來增加低音,但是沒有PA的話就會沒有辦法

實際的打法手指之間盡量不要打開
手張開的程度 大約像(照片A)
打的地方就像(照片BC)
(照片B)(照片C)

大鼓的聲音就像照片DE一樣,利用手臂的力量往下打.
(照片D)(照片E)

實際在打的時候,
可以親自去感覺哪裡才是真正你想要的聲音

隨著不同的cajon響線的張力程度來看也都不一樣,
只能慢慢掌握自己樂器的慣性!!

(實際LIVE的時候,我常用的個人打法之一)
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用手掌打」

有時候(照片)會運用這個地方來打
比起用整個手掌來打,用這裏打聲音會更明顯清脆.アタック音が出ます

(我常用的個人打法之二)
用指尖輕輕打的打法.’將手指合起形成稍為彎曲狀

這樣打的話聲音是屬於比較輕的低音
然後要打快速的連打也會較容易.
常常被運用在bossa nova類型的音樂
只是不要期待它能發出很大的聲音

說明如果看了還是不很了解的話
下面有基本打法與我個人打法一、二的影音說明,請看~~!!

cajon 木箱鼓 網路教學 第二課「關於事前準備」

我覺得,對於cajon的打法困擾的人相當多。

因為我日本的部落格也是

常常有人用「cajon的打法」「cajon的演奏方法」的搜尋來到看我的網頁

所以,如果大家覺得不錯的話也可以參考我的打法~!

今天是第二課「關於事前準備」

「你是啥??你甘金正ㄟ曉帕??」謀無丟~~就是這樣

有興趣的朋友,下面的網址裡面有音源,請聽~~♪



→cajon這種樂器是非常有深度的

我每天都在研究.在日本「取代爵士鼓」的用法已經相當普遍.

cajon的大小跟椅子差不多,中間是空的,搬運起來相當輕鬆,而且不需要插電

與爵士鼓比較之下,在演奏的協調性當中,cajon的支配力是比較弱的

與破音吉他音效是不太適合的。

在不插電的表演裡編排的話卻在節奏上面可以擔任重要的角色。

近年來的音樂取向裡,「比起重節奏花俏的曲風,清新自然的曲風似乎比較受歡迎」

也許是因為這樣,cajon很快速的普及.當然他攜帶方便也是原因之一(哈)。



<以下是我基本的事前準備>

身為一名鼓手,演奏的時候左腳與右腳什麼都不做的話,會覺得無聊,


所以可以利用鈴鼓或沙鈴,有時候也可以運用Hi-Hat。


還有就是一個樂團當中須要一個擔任節奏中心主軸的樂器,這時候可以再加上響鈸.

在表演的時候,隨著曲目的不同,可以再做其他的增加。

雖然身為鼓手擁有很多個鈸,但是平常表演最常使用的是十吋的材質上較軟.


再加上它用手打起來也比較剛好。

但是使用材質較軟的鈸被打破也是會發生的事.

各家廠商阿~~請製作手打專用的鈸吧!!!

這個是cajon的裡面.打的那面的裡面.

知道嗎??裡面有V字型的線。


這個叫做「響線」

打的時候利用震動響線,就像小鼓會發出「沙~沙~」的聲音。

響線的功用跟小鼓裏貼的「響絃」是相同的。

我最近使用的cajon裡面是V字型的響線,這種作法算是比較簡單的作法

有的cajon是M字型或者W字型也有。

隨著作法的不同,接地面積也不一樣,當然聲音的清脆度也會不同

打打面的哪裡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每一個的cajon的打法要領也都不同。這跟你

選的cajon有著很大的關係.有些cajon裡面甚至有裝上鈴噹。

cajon的底部有一個與吉他調音相同金屬製的東西,這個東西是調整響線的強度,

拉緊的話它與打面會變的很接近,會呈現輕脆度不高的聲音. 「沙~沙~→塌 塌」

放鬆一點的話, 「塌 塌→沙~沙~」

我個人比較喜歡不拖泥帶水強而有力的聲音,所以我會用緊一點。

除了調整鈕以外,用膠帶把響線貼在打面上的方法也有使用過。

利用貼膠帶這個方式,隨著你貼的地方,打出來的聲音各有巧妙不同。

到底要貼在哪裡好咧??就是要自己研究的功課了。


下次,要實際進入要如何打cajon的說明,以及打法的示範了。

cajon 木箱鼓 網路教學 第一課 「歷史與概說」



cajon的網路教學正式開打~~不定期更新歷史概說,基本打法等等...よろしく!!

Cajon的概説/著:戸田泰宏

發音是西班牙文,經常有人唸成「卡就」,正確的念法其實是「卡ㄏㄨㄥˋ」。

木箱鼓的由來並沒有一個很正確的説法、其中一種説法是在殖民地時代奴隸買賣最風行的十九世紀時、被秘魯的黑人奴隸所導入的。

可以運用樂器來連絡(使用節奏來對話)的黑人奴隸們、
使用這項技能來互相連絡(當時被認為使用節奏可以來溝通)共謀計畫一起逃走或者叛亂。
政府(奴隸主)為了不發生以上的事件、所以禁止黑人奴隸們使用太鼓、之後黑人們就
改用搬運貨物的木箱來代替太鼓。這是其中一種的由來説法。

或説奴隸時代因為沒有金錢、 (也許把音樂當作生活中一部份的奴隸們音樂成為他們唯一能夠開心的理由也說不定)
從櫃子中取出的抽屜或搬運使用的木箱等等、
沒有任何想法的正反面使用、為了排解悲傷與辛勞或者單純為了開心的心情、而産生的音樂。這是另一種説法。

像康加鼓或拉丁鼓之類的打擊面不是用皮革所製造、
是當時製作時為了抑制成本而使用木材(當時要取得皮革是困難的)。

現在、民族音樂的種類越來越多、歐洲與美國也越來越風行。
可以跟爵士鼓有一樣的聲音、況且能夠簡單搬運、也不需要佔用很大的空間、這些優點在短時間内就獲得音樂人之間相當多的討論與評價。
在日本有些學校已把木箱鼓納入教學内容之一、
或者音樂教室中的椅子都由木箱鼓來取代、「音樂療法」當中木箱鼓也常常被拿來當做治療使用。

我想要傳達給大家的不是木箱鼓傳統的打法、
利用木箱鼓來呈現爵士鼓的風格或者演奏世界上各種不同的節奏。
並不是傳統的方式、而是用我自己自身累計非常多的經驗來解釋説明、讓大家容易了解的節奏。
現在台灣各種層面的音樂界都非常注目木箱鼓的演奏、想傳達給大家木箱鼓的各種可能性,
如果大家都能夠體會到是一件多開心的事阿..



台灣取得木箱鼓的方法:

想要在國内取得木箱鼓的難處是、除了在大型樂器行與打擊樂專賣店之外、有販售的地點非常少。
現在網路購物裡面可以找到、樂器行對於木箱鼓有充分的認識、但是門市裡有販售的店鋪卻很少。

如果在樂器行裡可以有很多木箱鼓讓我們試打、就可以從音色當中來做比較。
只是現在的廠商都是純手工製作、而當中商品貨號都是一樣的、
其實每一個木箱鼓能展現的音色都是不同的
(當然由木材所製造的樂器都是一樣、經過演奏之後木箱鼓會順這你拍打的方式去調和、
經而會產生各種豐富的共鳴、所以一開始是不能決定品質好壞的)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徐佳瑩 失落沙洲(on drums)

@河岸留言